学术作品最新文章

联系我们

  •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衷和楼805
  • 021-65983128 021-65986232
  • fzgh@tongji.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术作品

学术作品

蔡三发: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趋势观察

发布时间:2023-12-20     浏览:10
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以大学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收集数据、科学分析数据、提供决策支持,以达到解决实践问题,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目的。院校研究在西方广受重视,尤其是美国高校普遍建立了院校研究办公室。自本世纪初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推动院校研究以来,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院校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国内高校的规划、政策或高等教育研究等相关部门纷纷转型,朝着院校研究专业化机构的方向发展,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以改进为目标等,努力开展本校的问题研究,并加以实践,促进学校管理优化。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院校研究也正发生一些渐进性的变化与演进,可以观察到如下一些发展趋势。
一是院校研究的理论呈现中国化的特色。院校研究引进我国之后,刘献君、赵炬明等高等教育领域不少学者在引进和消化国外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之后,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高校实际,就我国院校研究的理论方法、发展模式与重点突破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高校实际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我国院校研究的理论中国化的特色。尤其是常桐善等美国院校研究的专家积极与国内高校进行互动,推动我国院校研究更好地融通中外,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是院校研究的开展呈现组织化的模式。总体上,院校研究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许多学校实施了院校研究的项目资助制度,有组织的院校研究成为主流,包括集中式(集成式)院校研究、分散式院校研究和混合式院校研究等多种组织方式,鼓励校内各个单位教师员工参与院校研究,有些甚至以学校为名命名学校组织的院校研究计划,例如“北大研究”“南科大研究”等。    
三是院校研究的人员呈现专业化的趋势。我国院校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推动下,形成了系列专著、教材与研究案例,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又联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共同翻译出版了美国院校研究学会的《院校研究手册》,华中科技大学在教育学科设立了院校研究二级学科,这些举措对于我国院校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产生了较好的助力,推动了各个高校院校研究人员专业化发展及院校研究专业水平的提升。
四是院校研究的议题呈现内涵化的态势。院校研究涉及学校各个方面的问题研究,涉及学校整体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校其它各项管理等。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高校正从“指标一流”向着“内涵一流”转型,高校的院校研究正在逐步转向以人为本,院校研究的议题从之前关注大学与学科的排名、指标等,逐步转向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质量提升及管理改进。
五是院校研究的数据呈现智能化的特征。院校研究逐步从原来校内多源数据逐步走向整合式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同时结合外部各类数据,形成内外部数据多源异构融合的大数据,再加上商务智能分析工具,可以实现智能化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更好形成可视化数据分析报告。高校的院校研究数据与高校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数据治理,推动高校院校研究数据融入学校整体数字化变革与转型发展。    
六是院校研究的方法呈现多样化的方式。我国的院校研究在经历了探索起步、逐步发展等阶段,正在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需求的拉动,也促进了院校研究方法越来越走向多样化。院校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及师生需求变化,探索元宇宙、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新兴媒介、新兴交互等新的方法及方式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蔡三发,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跨学科双聘责任教授。本文个别地方参考了2023年12月16日“院校研究的使命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会议专家观点,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爱科创